《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》发布 上半年学生近视率增加117%

来源于:小九直播APP下载 日期:2024-04-05 03:41:46 浏览:21次

  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日讯(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杨茜)今日,记者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获悉,该学院在“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”发布了《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

  《报告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:与2019年底相比,今年疫情发生后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.7%。2020年1至7月份,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,仅为32.3分钟,尚未达到推荐值的三分之一,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,网课时长也直接影响青少年视力。

  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.6%,也就是说,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。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。

  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,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。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,与2019年底相比,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.7%,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.2%、初中生增加了8.2%,高中生增加了3.8%。

  鉴于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,2020年1至7月份,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通过AI产品“云夹”,收集了8759名6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共计近6900万条疫情期间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,并对这些海量的用眼行为数据来进行了详细分析,最终以此为核心内容形成了《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》。

  《报告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:在用眼时长方面,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之后,超过推荐值(2小时)的2倍有余。

  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,用眼距离比过去有所改善,全天用眼平均距离为32.3厘米,已有超过八成青少年用眼距离大于33厘米,但仍有17.7%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离低于标准线。

  科学研究表明,保持每天2小时、每周14小时之后的户外活动,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%以上。

  根据《报告》,2020年1至7月,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,仅为32.3分钟,尚未达到推荐值的三分之一,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,这也可能是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11.7%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
  《报告》特别指出,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“光合作用”,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。疫情防控常态化后,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,更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。

  阅读环境的光照值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外因。报告数据显示,疫情期间青少年平均阅读环境光照仅为109.7勒克斯,远远低于推荐值(125勒克斯以上)。

  疫情期间,各地“停课不停学”,学生居家“上网课”成为主流。据教育部最近发布的调研结果为:每天上网课总时长一个小时以内的,近视检出率是45.8%,超过4小时的则提升至76.7%,网课时长对孩子视力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,也成为加剧近半年学生近视率增长的一大主因。

  伴随着近视率不断攀升的同时,社会对近视防控仍存在诸多误区,近视矫正市场亟待整顿。《报告》从多方面解读了近视防控的认知误区及谣言传播。“近视是能够治愈的”“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变形”“散瞳对孩子眼睛不好”“戴上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”“通过针灸、按摩等方式能治愈近视”等是传播度较高的谣言。

  “近视防控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,仍然任重道远。决不能人云亦云,放任谣言肆意发展。”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、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指出,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将给眼健康带来非常大危害,高度近视(近视度数>600度)是致盲最重要的病因之一,而且一旦进入高度近视的病理性变化是不可逆的损伤,所以一定要杜绝谣言,形成科学的近视防控观,对于高度近视有几率发生病理变化的人群,给予高度关注。

  杨智宽教授提出,在防控近视眼的策略上要牢记三点:一是做好预防,降低近视眼的总体发病率;二是控制近视进展,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;三是如果已成为高度近视眼,则要极力防止产生并发症。

版权所有©2015 小九直播APP下载 沪ICP备13035928号-3